万物研究

全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测试:湖北超400%

       
我们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地方政府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压力,其中湖北相比2019年增加332.9%,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导致政府综合财力减少超过9200亿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政策解读

       
建设统一大市场政策针对我国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等问题作出了顶层设计。政策旨在打破更多区域和行业的垄断,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不断推进创新及市场培育,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全国发债城投债务压力测试:江苏超过6万亿元

       
我们以发债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衡量地方政府可能形成的隐性债务,其中2020年隐性债务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浙江、四川。

降息的时机到了——从新冠疫情发展看宏观周期的冲击和改变

       
近期,新冠感染人数再次在上海等地出现上升,我们估计经济产能周期会再次受到影响,这要求金融周期更快和更大力度扩张,以对冲宏观周期在这一波疫情后的负面影响,避免更长周期的收缩压力。因此,政策端将更快回归到对增长的关注上,我们认为三季度之前,看到降息的概率在逐步增加。年内的市场低点可能已经,或者正在出现。

山西龙头煤企,资产重组值得期待

       
晋能控股煤业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近三年煤炭产销量持续上升。随着公司重组接收其他省属能源企业的相关煤炭资产,公司原煤产量或将大幅增长。

专家视角:居民资产负债表变化的问题已无法回避

       
截止3月末,居民债务扩张速度已经降至6.6万亿/年,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6万亿/年;与此同时,居民存款的增速度一年间下降了近1万亿/年。造成居民存贷款增长同步收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居民收入预期变差。 针对目前疫情对供应端的阻断与房地产行业调整下的需求不足等结构性问题,降息政策并不对症;与之相对,兼顾数量和价格的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可能更为适合。

新材料研究系列一:产业链概况

       
我国新材料主要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类,根据工信部预计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

中国存量基础设施规模测算

       
截至2021年,中国存量基础设施规模价值处于160万亿至180万亿人民币之间。

城投债余额统计:天津一年内到期比例超过40%

       
截至2022年4月12日,江苏、浙江、山东城投债余额分列全国前三位,而天津、甘肃、内蒙古则在一年内到期的城投债比例上较高。

4月疫情使物流跌幅扩大到30%

       
疫情下物流、人流受阻对经济的冲击情况显著,重要的物流与人流指数的同比跌幅从3月份平均10%左右扩大至当前平均30%左右。 本轮疫情中消费比生产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线上线下消费全面收缩,生产端仅有受疫情封控影响较大的江浙织机开工率出现大幅下跌,其余生产活动仅出现小幅下降;但这仍将对GDP产生重大的影响,最新的论文指出,北上广深若全面封控一个月,预计将拖累全国年度GDP 0.75%。

政府地方债统计:广东超过2.29万亿

       
截至2022年4月12日,全国地方债余额前三名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而辽宁、贵州、云南则在地方债一年内到期比例位列前三名。